经济保障难,健康护理难,精神关爱难,是农村养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如何破题,来看咸宁市汀泗桥镇一家养老院的探索。
在咸宁汀泗桥镇的康乐养老院里,一场互助分工会正在召开。
“最近身体不太好,痛风发了,希望把我带去治疗,要有人陪护。”
“上次我就带康大哥到医院去看了一次,今天把会开完,我就带你去。”
今年80岁的熊贤良老人住在养老院两年了,身体硬朗的他每天都会给室友擦拭身体。闲暇时,还会和其他老人一起到后院的菜地里忙忙农活。这些力所能及的劳动,既锻炼了身体,还能挣到养老费。
咸宁汀泗桥镇康乐养老院入住老人熊贤良:“我现在能够动,就帮他一下子,如果我不能动,别人也会帮我的。一个月租金2000块钱,干半个月的事情可以抵1500块钱。”
互相帮助、共同参与,是这家养老院能一直运转的“法宝”。院长邹明是镇里的退休干部,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政工作,2019年,她回到家乡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非营利性的养老院。当地政府在硬件方面给了一些补贴,可一算账,还有上百万的资金缺口,靠邹明自己根本无法解决。让她没想到的是,乡亲们听说她想建养老院,觉得这是给村里做积德的好事,都过来帮忙。
咸宁汀泗桥镇康乐养老院院长邹明:“打地坪,挑砖,挑瓦,有时候拖水泥,全部都是附近的村民帮忙,都没有要一分钱。借的借钱,出的出力。开家具店的,他们家里捐的1.5米的床、1.2米的床、1.8米的床,慢慢地就是这样建起来。”
养老院建起来了,可缺少足够的专业护工,仍是个大问题。
咸宁市汀泗桥镇康乐养老院院长邹明:“目前我们农村养老院,要找到能力达标、经验丰富、素质过硬的护工,还有一定的难度。通过互帮互助,有效解决护工紧缺的问题。”
外请护工,做不到,邹明想到了老人互帮互助的办法,当地民政部门免费对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进行培训,老人通过服务他人获得收入,再反哺养老的费用,特别困难的老人由政府兜底。这个想法得到了老人们的支持,养老院,也越来越有家的氛围。
咸宁汀泗桥镇康乐养老院入住老人王冬先:“吃、喝、睡觉都好,各方面都可以,人多一点热闹一点。”
咸宁汀泗桥镇康乐养老院入住老人黄大虎:“在这里我们都是互相帮助的,我们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。”
现在,养老院从起初的400平米,拓展到如今的1000平米,这样的养老模式正在咸宁推广。
咸宁市民政局局长张志才:“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,整合农村闲置资源,打造了田园养老综合体、乡村养老合作社、互助养老中心户,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”